家长管教孩子时,情绪失控?不可取,不可取!可是谁不知道失控的背后,是家长的焦虑和恐惧。 “教育焦虑”的实质,实则是不清楚怎样培养孩子,才能让孩子过得好一些。那么为了应对这种焦虑,家长们需要慢下来,仔细觉察和思考一下。有了思路和方法,焦虑自然而然就淡了很多。
这几年我几乎问过每一个我咨询过的家庭,同样的两个问题:您为什么生养孩子呢?您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呢?
我发现,当家长们慢下来,至少是在咨询室里,认真感受过这个问题后,有四个惊人一致的期待,会慢慢浮现上来。家长们打心眼里祝福孩子,期待孩子: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人际关系好、有专业能力。我也和家长们探讨过,原来家长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,社交媒体报道的一些情况,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送出的祝福。我感觉我们家长在养育的大方向上,都还是比较清醒的。是啊,人生在世,白驹过隙,如果能健康、关系好,还有能力,这有限的一生该算是幸福的吧。
那么是哪里出了问题?这么清醒的家长为什么都随大溜卷孩子去了,为什么脾气暴躁,抱怨满满?问题就出在,大多数家长,并没有带着足够的觉察,去思考该如何培养“健康、关系好、有能力”的孩子。只觉着想要这些,却不知该如何培养,只盲目的跟随潮流,心中无教育的“道、法、术、器、势”。
实际上,只消转换一下思路,家长们不难发现,“健康”和“关系”,同“能力”一样,与其说是天生,不如说与后天的培养密不可分。换言之,我们期待孩子有保持健康的能力,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,有专业能力。这就是我经常给家长展示,启发家长思考的“四大能力”图表。
这是一张有趣的图,它的意义在于:
1、能力是种长期培养的结果,与其抱怨孩子没有,或者不如人,不如耐心培养之;
2、家长作为凡人,不是完美的,家长的个人能力尚有不足,何来嚣张地吐槽孩子;
3、家长在自身能力不足,又想要培养孩子的方面,要与孩子共同成长,学会求助外援,同时要有合理的期待;
4、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天生的特质,要了解自己的孩子,给予个性化的培养,而非盲目随大流;
5、要非常重视孩子的心理能力培养,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,
经过这样的交流,家长往往会有所触动,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孩子,或者并没有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,而是工业化一般的生产“产品”。家长也会清楚地感受到,在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培养孩子,容易力不从心。
现实是,每个家庭的资源也是极有限的,相比起家庭的“物质资源”、“社会资源”和遗传给孩子的“生物资源”,我们最能发力的维度,可能就是“精神资源”了,而且这个维度十分重要,可以说,在孩子“四大能力”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家长朋友们可以注意个人修为,首先向内看,认清自身,觉察“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”这五种心理状态。再带着尊重看向孩子,尊重孩子、成全孩子,这个与你不同的人。家长的这种谦卑、接纳、尊重的态度,是需要练习的。
正念教养,可以让我们在养育互动中,更好的觉察自己以及孩子的状态和需求,摆脱条件反射般的惯性反应,能够做出更加灵活、有益的教养行为。,唯有正念的状态,才是对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,最好的保护。
下面用一张图,视觉化家庭养育语境下的正念:
家长调整好心态,调整好眼界之后,再面对孩子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,就会发生一种至关重要的视角转化:从“抱怨,挑毛病”的无能,转化为,“教技能,助发展”的智慧:做教练型父母。
这种转化是极其重要的家庭“精神资源”,家长反馈,这种变化带给自己的成长很大,情绪和身体状态都变好了,头脑和思路也更清晰了。是的,亲爱的们,这就是有智慧和慈悲的成年人。这样的成年人看到孩子的“问题”,看到了孩子自身,而非问题。这样的父母,有能力养育出健康、有良好关系、有能力的年轻人。
最后,分享给大家,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,教养要根据孩子发展阶段灵活地调整方法,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。另外,通常说来,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,因此优势导向的正面教养是首选,在家长自己没有办法时,要学会求助专业人员。最后,有方法,有效率,也要有十足的耐心,尊重孩子自身发展的节奏,但行好事,静候花开。
文章来源:公众号(苌雪博士),有删改